The post 高溫高濕對豬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高溫高濕對豬的危害
(一)高溫高濕對豬造成的共性危害
1.熱應激與中暑:豬正常體溫范圍為38.0-39.5℃,當體溫超過 41℃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吐白沫、四肢無力等癥狀,嚴重時導致昏迷和猝死。
2.疾病易感性升高:高溫高濕抑制免疫器官功能,對病原的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多系統疾病。
3.環境惡化加劇:高溫高濕環境下,糞便、尿液分解加快,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升高,進一步刺激豬的呼吸道黏膜、眼結膜,形成惡性循環。有害氣體對豬場員工的身心健康與周圍環境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4.高溫高濕易使飼料霉變,損害免疫器官、消化系統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母豬發情受影響、仔豬腹瀉比例升高、保育和育肥豬生長受阻。
(二)不同生長階段豬的危害
不同生長階段的豬對高溫高濕的耐受能力不同,危害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
1.對種公豬的危害:高溫高濕會導致公豬睪丸溫度升高,精子生成受阻,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升高,影響持續期可達2-3個月。高溫高濕會導致公豬精神萎靡,性欲減退。
2.對母豬的危害:高溫高濕會導致空懷母豬發情周期紊亂、發情癥狀不明顯,配種受胎率下降;導致妊娠母豬胚胎著床失敗或早期流產,產仔數減少;妊娠后期易發生難產,死胎率升高;易引起哺乳母豬食欲減退,采食量不足導致泌乳量下降,乳汁營養不足,仔豬斷奶體重降低;母豬產后掉膘嚴重,發情延遲,排卵數量和質量下降,影響下一胎產仔數和健仔率。高溫高濕使母豬產后虛弱,易患子宮炎、乳房炎等產后疾病,非正常淘汰率升高。
3.對育肥豬的危害:高溫高濕環境下,育肥豬采食量下降,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出欄時間延長。熱應激會導致肌肉糖原分解增加,宰后肌肉 pH 值下降過快,易出現 PSE 肉,降低肉品品質。
4.對仔豬的危害: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高溫高濕易導致仔豬脫水、消化不良,腹瀉發生率升高,死亡率增加。仔豬采食量下降,加上母乳質量下降,會導致生長遲緩,均勻度變差,成為“僵豬”的風險升高。
二、應對高溫高濕影響的措施
應對高溫高濕的影響包括環境調控、營養優化、管理改進及健康監測等多維度措施,目的是減少熱應激、保障豬的生理功能和生產性能。
(一)調控環境,改善散熱條件
1.加強通風換氣:敞開式豬舍,屋頂開設通風天窗,安裝軸流風機,促進熱空氣排出;密閉式豬舍可采用負壓通風。
2.物理降溫:采用濕簾-風機系統、地板降溫系統、噴霧降溫、豬舍屋頂鋪設隔熱層、舍外種植遮陽樹或搭建遮陽網等方法降溫。采用濕簾-風機系統需配合通風,避免局部濕度過高;噴霧降溫應避免直接淋濕豬體。
3.控制舍內濕度:檢修飲水系統避免漏水,盡量減少沖欄頻次,舍內使用干粉消毒劑消毒,及時清理糞尿,小型豬舍可在舍內潮濕區域放置生石灰或使用除濕機。
(二)優化營養,提高抗應激能力
1.調整飼料配方:高溫下豬采食量下降,需提高飼料中脂肪含量,減少碳水化合物比例;補充優質蛋白(如魚粉、膨化豆粕),提高賴氨酸、蛋氨酸比例,避免蛋白質不足導致的生長遲緩。
2.添加抗應激物質: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質,緩解機體酸堿失衡;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牛磺酸及有機硒,增強抗氧化能力,降低應激損傷。
3.使用生物發酵飼料:生物發酵飼料含有大量有益菌、有機酸、小肽、消化酶、核苷酸等,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4.調整飼喂時間:選擇清涼時段飼喂,也可以在夜間加喂 1 次,以提高采食量。
5.提供清涼飲水:檢查飲水系統,確保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并將水溫控制在 10-15℃;可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或復合維生素,提高抗應激水平。
(三)改進管理,減少應激發生
1.適宜飼養密度:適當降低飼養密度,避免豬群擁擠導致散熱困難。
2.分群管理:將強弱豬、大小豬分開飼養,減少爭斗產熱;對懷孕后期母豬、種公豬等熱應激特別敏感的豬要特別加強防暑降溫管理。
3.精細管理:高溫時段避免轉群、免疫接種、配種、驅蟲等應激性較大的操作,如需進行,提前添加抗應激藥物。
(四)做好預警,降低危害風險
1.加強巡查:定期觀察豬群精神狀態、采食量、糞便情況及呼吸頻率,發現呼吸急促、體溫升高、食欲廢絕的豬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2.熱應激急救:發現中暑豬立即轉移至陰涼處,用涼水澆潑頭部、頸部,耳尖放血降溫;灌服藿香正氣水或口服補液鹽,必要時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維生素 C 等藥物。
3.疾病防控:加強豬舍消毒(盡可能使用干粉消毒劑),減少病原滋生;對高溫高濕環境易發生的疾病,針對性做好疫苗接種、中藥保健,化藥預防,以降低疾病感染風險。
高溫高濕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繁殖與健康,需通過“環境降溫+濕度控制+營養強化+管理精細+預防在先”的綜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熱應激影響。
The post 高溫高濕對豬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光影鑄魂憶初心,砥礪奮進擔使命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電影《東極島》取材自“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講述了1942年東極島漁民營救英軍戰俘的故事,生動展現了在戰火紛飛、局勢復雜的年代,樸素善良的漁民們心懷大義、不畏艱險、舍生忘死的高尚品格。影片中,面對日軍的殘酷統治和隨時被殺戮的危險,東極島漁民忍無可忍最終覺醒后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憑借著堅定的信念、過人的勇氣和非凡的船海捕魚、水性、潛水經驗,成功救助了被困英軍戰俘,彰顯了東極島漁民祖訓“海上有難必救”的信條與國際主義情懷,讓每一位觀影者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責任的擔當。
觀影過程中,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大家全神貫注地沉浸在影片緊張的情節中,被阿蕩、阿赑等主角舍生取義英勇殺敵救人事跡深深打動。影片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畫面,不僅是對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在場每一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心靈的一次深刻洗禮。
觀影結束后,黨員們圍坐在一起,結合影片內容和自身工作實際,踴躍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震撼,東極島漁民在與自己毫無相干的英軍戰俘危亡時刻,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正義和尊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應時刻牢記初心使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黨支部書記彭紅梅在總結發言中強調,本次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電影這一生動載體,讓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希望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能夠以此次觀影活動為契機,將電影中展現的革命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工作中時刻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企業發展中踐行初心使命;二是勇于擔當作為,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要敢于迎難而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四是積極傳播正能量,帶動身邊的同事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
此次觀影活動,不僅豐富了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更讓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們在光影中重溫了歷史,在感悟中堅定了信仰,在交流中凝聚了力量。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時刻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牢記黨員身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The post 光影鑄魂憶初心,砥礪奮進擔使命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心系員工送溫暖,情暖家庭賀金榜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慰問期間,鄒新華董事長與劉洋及其家人進行了親切交談。鄒董詳細詢問了劉旭陽同學的學習情況、專業選擇及未來規劃,對他勤奮刻苦、終獲碩果表示高度贊賞。鄒董指出,劉旭陽同學成功考入國家重點布局的“碳中和”領域頂尖專業,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耀、家庭的驕傲,也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志存高遠、勇擔時代使命的寶貴精神。武漢大學是國家一流學府,“碳中和自強班”更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前沿專業,未來前景廣闊,希望劉旭陽同學珍惜難得機遇,在大學殿堂里繼續砥礪前行,刻苦鉆研,未來學有所成,為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智慧和力量。
省區經理劉勇先生和廠長王紅先生也分別向劉洋家庭表達了誠摯的祝賀,稱贊劉洋作為公司一員,兢兢業業,踏實肯干,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家庭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是良好家風的體現,可喜可賀。他們表示,公司為擁有這樣優秀的員工及其家庭感到自豪。
鄒新華董事長親手送上了公司精心準備的賀禮和慰問金,表達了公司對員工家庭幸福的深切關懷與分享喜悅之意。他強調,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位員工及其家庭,員工的成就就是公司的成就,員工子女的榮耀也是公司的榮耀。公司鼓勵并支持所有員工子女勤奮學習,成長成才。
劉洋及其家人對鄒新華董事長一行的專程到訪以及公司的深情厚誼表示感激。他們表示,公司領導在百忙之中親自前來慰問,讓他們深切感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這份情誼遠超物質本身,倍感珍貴。劉旭陽同學也表示,將不負各位領導的殷切期望,銘記這份鼓勵,在大學里繼續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的培養。
此次高層領導親赴員工家中賀喜,不僅體現了公司對員工個人及家庭的高度重視與人文關懷,也極大地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員工的歸屬感,生動詮釋了公司“家”文化的溫暖與內涵。我們再次對劉旭陽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祝愿劉旭陽同學: 前程似錦,學業有成! 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The post 心系員工送溫暖,情暖家庭賀金榜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播恩集團2026年預算啟動會順利召開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集團財務中心立足2025年1-7月預算執行情況,系統介紹了2026年預算編制工作的啟動框架。鄒新華董事長在會議上著重強調:預算管理是集團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科學規劃未來,管理助推發展。
我們相信,在預算管理的助力下,通過全體播恩人的努力,播恩集團2026年的戰略目標定將圓滿完成。
The post 播恩集團2026年預算啟動會順利召開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播恩集團亮相天蓬論壇第五屆豬產業發展大會,鄒新華董事長分享關鍵營養新突破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播恩集團董事長鄒新華作題為《關鍵營養對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的主題報告
聚焦母豬生產性能,解鎖關鍵營養價值
鄒新華董事長作為效能營養的先行者,是纖維營養領域早期著作《母豬纖維營養》的策劃人,并且從很早開始就關注脂肪酸平衡在配方中的應用。鄒新華董事長在報告中指出,提升母豬生產性能是現代養豬業的核心目標,但高產仔數帶來的死產率和斷奶前死亡率上升,以及過度消毒導致的仔豬腸道微生物失衡,成為行業痛點。
為應對這些問題,播恩集團提出了“三高三低”(高纖維、高氨基酸、高維生素,低霉菌毒素、低蛋白、低無機礦物質)的營養理念,構建了涵蓋低發酵蛋白、脂肪酸平衡、有機微量元素、纖維營養等在內的系統營養體系。其中,纖維營養成為亮點,其通過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和惰性碳水化合物的科學配比,顯著改善母豬腸道健康、便秘問題和動物福利。
纖維營養:提升母豬與仔豬健康的雙贏策略
鄒新華董事長詳細闡述了纖維營養在母豬養殖中的多重效益,同時指出,合理補充纖維可通過改善母豬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調節采食飽腹感以減少無效能量消耗,進而提高飼料能量利用效率,最終實現養殖降本增效的目標。
與此同時,鄒新華董事長更重點強調了纖維營養技術在母仔一體化營養上的重要應用。例如,實驗表明,哺乳母豬飼料中添加10%甜菜粕或15%麥麩可提高仔豬日增重約10%,增強腸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癥反應。結合糞便微生物移植的高纖維飼喂策略還能縮短產程、減少死胎數,并提升哺乳期仔豬增重。
鄒新華董事長強調,纖維營養不僅提升生產性能,還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最終實現“母豬更開心、農場更開心、消費者更開心”的目標。
播恩集團董事長鄒新華在會場接受豬易傳媒采訪
引領行業,賦能養豬業未來
播恩集團在本次天蓬論壇的精彩亮相,充分展現了其在關鍵營養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實踐成果。播恩集團,堅持以生物科技不斷提升傳統飼料行業,未來也將繼續深耕關鍵營養領域,攜手行業伙伴,共同推動養豬業向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為全球生豬產業的科技進步與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播恩集團廣西特區總經理曾紹鵬和集團顧問章紅兵教授現場交流
播恩集團參會會務成員合影
The post 播恩集團亮相天蓬論壇第五屆豬產業發展大會,鄒新華董事長分享關鍵營養新突破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洪澇災害后畜禽疫病防控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洪澇災害的疫病威脅
洪澇災害打破自然群落動態,土壤中的炭疽芽孢、豬瘟病毒、血吸蟲等病原被沖刷出來,大量繁殖。蚊蠅、吸血昆蟲、鼠類因棲息地破壞而遷移,加速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附紅細胞體病等疫病傳播。洪水中溺亡的畜禽若未及時處理,尸體腐爛滋生細菌和病毒,污染水源和環境,誘發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等疾病。受潮或霉變的飼料產生黃曲霉毒素,損害畜禽肝腎功能,降低免疫力。高溫高濕、設施損壞和緊急轉群還引發畜禽應激,增加豬丹毒、藍耳病等疾病風險。
二、加強飼養管理,筑牢防控基礎
洪澇后,養殖場需迅速恢復生產秩序,通過科學管理降低疫病風險。及時疏通排水渠道,排出積水,清理淤泥、糞便、雜草,修復受損圈舍和道路,防止病原體滋生。規范糞污處理,采用堆積發酵或深埋,處理前用生石灰消毒。檢測水源和飲水管線,使用0.03%過硫酸氫鉀或二氧化氯消毒,每周沖洗水線,防止細菌滋生。清理受潮或霉變飼料,儲存間保持干燥,濕度低于65%,添加脫霉劑(如丙酸鈣,0.5-1.0kg/噸)預防霉變。在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益生菌和電解質,緩解應激,增強抗病力。淘汰體弱或受傷畜禽,適時出欄商品畜禽,降低養殖密度,改善通風。
豬場需特別關注豬群健康,全面體檢,檢查體溫、呼吸和精神狀態,發現異常立即隔離治療。飼養員進入圈舍前淋浴更衣,定期健康檢查,避免人員傳播病原。
三、全面消毒滅源,切斷傳播途徑
消毒是疫病防控的核心,需覆蓋圈舍、環境和設備。清掃圈舍按先棚頂、后墻壁、再地面的順序進行,確保無死角。災后兩周內每周消毒3-4次,之后每周2次,蓄滯洪區一周內消毒3次以上。交替使用2-3種消毒劑,如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地面和糞便,1:200戊二醛溶液用于設備,1000ppm次氯酸鈉溶液噴灑道路,3%百毒殺或1%聚維酮碘用于帶畜消毒,甲醛+高錳酸鉀熏蒸禽舍,3-5%過氧乙酸溶液消毒無菌操作室。7日齡以內的雛禽和2周以內的幼畜不宜帶畜消毒,消毒污水需無害化處理。
場外道路及周邊用2%氫氧化鈉或10-20%漂白粉混懸液噴灑,金屬設施采用火焰消毒,受污染飼料和墊料堆積發酵或焚燒。辦公區、宿舍每周噴灑過硫酸氫鉀消毒,衣物鞋帽浸泡或高壓滅菌。豬舍使用2%燒堿或2-5%過氧乙酸噴霧消毒,運輸車輛進出場前噴灑消毒劑。
四、無害化處理死亡畜禽,防止病原擴散
洪澇導致畜禽溺亡,尸體若不及時處理將成為疫病隱患,需遵循“四不準、一處理”原則。大型養殖場組織專業隊伍打撈尸體,集中運至無害化處理廠。散落于田間、河道的零星尸體由鄉鎮、村組織拉網式排查,就地深埋或集中處理。深水區漂浮尸體用船只打撈,腐爛尸體裝入動物尸體袋。作業人員穿防護服,作業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皮膚,打撈工具用戊二醛或季銨鹽消毒。
優先采用化制或高溫處理,運輸車輛防水防滲,尸體嚴密包裹,防止滲漏。車輛每次運輸后用過硫酸氫鉀徹底清洗消毒。如無法集中處理,可就地深埋,遵循《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選擇遠離水源的地點,深埋2米以上,覆蓋生石灰。
五、控制蚊蠅鼠害,阻斷蟲媒疫病
洪澇后蚊蠅、鼠類激增,需綜合防控。填平積水,疏通排水溝,清除豬舍周邊雜草,噴灑環丙氨嗪殺蟲劑,豬舍使用滅蚊燈或蚊香,飼料中添加環丙氨嗪清除幼蟲。污水池和排水渠用生石灰處理。封堵圍墻漏洞,使用溴敵隆滅鼠劑,投放毒餌后搜尋死鼠,深埋或焚燒,豬舍放置粘鼠板或捕鼠夾。
六、強化疫情監測與免疫,嚴防疫病流行
災后每周監測1-2次,重點關注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血吸蟲病,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采樣、隔離處置。疏通溝渠防止釘螺滋生,禁止在濱湖草洲放牧,必要時投喂吡喹酮預防血吸蟲病。對未接種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的畜禽立即補免,已免疫的根據抗體水平強化免疫。根據疫情動態,對豬瘟、豬丹毒、雞新城疫、球蟲病等實施針對性免疫,高風險區及時免疫炭疽、豬鏈球菌病、乙型腦炎。
豬場種豬群使用替米考星(200-300g/噸飼料)保健5-7天,降低藍耳病傳播。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多西環素預防細菌性疾病,連續5-7天。外調仔豬需檢疫合格,進場隔離14-21天,運輸車輛和隔離舍徹底消毒。
七、豬場專項疫病防控
豬場需針對性防控應激性、病毒性和霉菌毒素疾病。保持豬舍通風干燥,溫度22-26℃,濕度低于70%,使用濕簾降溫,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和益生菌,母豬舍加裝防滑墊。加強非洲豬瘟、藍耳病、豬瘟監測,豬舍入口設消毒池,使用黃芪多糖等中藥增強免疫力。每日檢查飼料,剔除霉變部分,添加生物型脫霉劑(1.0-2.0kg/噸),飲水中加入水飛薊素保肝護腎。
八、綜合管理與生產恢復
洪澇后需系統化管理,完善生物安全體系,落實“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原則。每周調整飼料配方、消毒頻次和免疫計劃,加強飼養員培訓,規范操作。配合畜牧獸醫部門開展監測和無害化處理,爭取政策支持,降低恢復成本。
九、總結
洪澇災害對畜禽養殖造成嚴重沖擊,疫病防控是恢復生產的關鍵。通過科學飼養管理、全面消毒、無害化處理、媒介控制和疫情監測,切斷病原傳播,降低疫病風險。豬場需針對應激、病毒和霉菌毒素疾病采取專項措施,結合中藥和抗生素保健,保障豬群健康。科學管理與精準防控并重,才能打破“大災之后有大疫”的魔咒,穩定生產效益。
The post 洪澇災害后畜禽疫病防控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夏季蛋雞飼料調整與霉菌防控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夏季蛋雞飼料調整:營養精準,應對熱應激
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蛋雞的采食量普遍下降10-20%,這使得飼料的營養濃度和喂養方式的調整尤為重要。通過科學配方和靈活喂養,養殖戶可以緩解熱應激,保障蛋雞的健康和產蛋率。
1. 提高飼料“質量”,精準調配營養
由于蛋雞夏季采食量減少,每一口飼料的營養價值必須最大化。
(1)優化能量來源:增加“好脂肪”,減少碳水化合物
高溫環境下,蛋雞對能量的需求不變,但消化碳水化合物會增加體內產熱,加重熱應激。建議在飼料中用2-3%的植物油(如大豆油或玉米油)替代4-6%的玉米,不僅能提高飼料適口性,還能延長飼料在腸道的停留時間,促進消化吸收。植物油的添加還能刺激蛋雞多采食,彌補采食量不足。
注意事項:脂肪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氧化變質,需在飼料中添加乙氧喹或BHT等抗氧化劑,確保飼料新鮮。抗氧化劑的推薦添加量為每噸飼料100-150克。
(2)蛋白質“求精不求多”,氨基酸平衡是關鍵
蛋白質消化會產生較多熱量,過量添加不僅增加蛋雞體溫,還可能引發腸道負擔。因此,夏季應減少雜粕、魚粉等消化率較低的蛋白原料,優先使用豆粕等優質蛋白源,同時控制蛋白質總量在16-17%之間。為彌補采食量下降帶來的氨基酸不足,建議額外補充10-15%的蛋氨酸和賴氨酸,這兩種氨基酸不僅能提高蛋白質利用率,還能增強蛋雞的抗熱應激能力。
氨基酸平衡:蛋氨酸和賴氨酸的比例應控制在1:2.5左右,確保氨基酸搭配均衡,避免單一氨基酸過量導致代謝紊亂。
(3)礦物質動態調整,保障蛋殼質量
高溫會導致蛋殼變薄、易碎,鈣和磷的供給尤為重要。建議將飼料中的鈣含量從3.5%提高至3.8%-4.0%,但不宜超過4%,以免引起腹瀉。鈣源推薦使用2/3小顆粒狀(如貝殼粉或石粉),1/3細粉狀,以延長鈣在腸道的吸收時間。磷的含量也需相應提高,推薦使用顆粒狀磷酸氫鈣,保持鈣磷比在4:1至5:1之間。
此外,錳、硒、鎂等微量元素在高溫下消耗加快,吸收效率降低。建議根據采食量下降比例(通常為10-20%),將這些元素的添加量提高15-20%,以滿足蛋雞需求。
(4)維生素加倍補充,強化抗應激能力
維生素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分解失效,尤其是維生素E、C和B族。建議將維生素E和B族的添加量提高至平時的2-3倍,維生素C每噸飼料至少添加200-300克。維生素C不僅能提高蛋殼強度,還能通過抗氧化作用緩解熱應激,增強免疫力。
補充建議:選擇穩定性高的包被型維生素制劑,避免因高溫儲存導致活性損失。
(5)電解質平衡,減少次品蛋
高溫會擾亂蛋雞體內電解質平衡,增加次品蛋比例。建議在飼料中添加0.15-0.30%的氯化鉀和0.3-0.5%的小蘇打(碳酸氫鈉),可降低1-2%的次品蛋率,同時提高2-3%的產蛋率。小蘇打還能中和體內酸性代謝產物,改善蛋殼厚度。但需注意,添加小蘇打時應減少飼料中食鹽(氯化鈉)的用量,防止鈉離子過量引發水中毒。
(6)抗應激添加劑,提升免疫力
推薦使用智慧蛋雞平臺的產品,如智慧多糖、蛋多蛋好、盛福萊等。這些添加劑富含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結構,增強免疫力,緩解熱應激。使用后,蛋雞采食量可提高5-10%,產蛋率提升2-5%。
2. 優化喂養方式,順應蛋雞生理節律
科學的喂養方式能進一步提高飼料利用率,激發蛋雞食欲。
(1)選擇涼爽時段喂料
早晨(5:00-7:00)和傍晚(17:00-19:00)是氣溫較低、蛋雞食欲較好的時段,建議在這兩個時段集中投喂70-80%的日糧,剩余飼料在白天少量多次補充,養成蛋雞在涼爽時段多采食的習慣。
(2)分時段供給“特殊料”
鈣質補充對蛋殼形成至關重要,而蛋雞對鈣的需求在傍晚和夜間最高。建議將貝殼粉、石粉等鈣源單獨在傍晚(18:00-20:00)投喂,既能滿足蛋殼形成需求,又不干擾其他營養的吸收。
(3)改善飼料口感,刺激食欲
高溫會降低蛋雞對干粉料的興趣,建議采用濕拌料(水料比1:1.5)或增加勻料次數(每天3-4次),提高飼料適口性。此外,晚上延長1小時燈光(光照強度10-15勒克斯),并確保充足飲水,可提高采食量5-8%。
(4)添加開胃劑,提升采食量
在飼料中添加0.1-0.2%的香味劑(如大蒜素)、辣味劑(如辣椒素)或酸化劑(如檸檬酸),能顯著提高蛋雞食欲。酸化劑還能改善腸道pH值,促進消化吸收。
二、夏季雞舍霉菌防控:防患于未然
三伏天的高溫(36℃以上)和高濕(80%以上)使雞舍和飼料成為霉菌的“培養皿”。霉菌毒素不僅導致飼料結塊、發熱,還會引發蛋雞產蛋率下降、免疫抑制和肝腎損傷。以下是霉菌防控的全面策略。
1.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對蛋雞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以下是主要毒素及其危害:
黃曲霉毒素:導致產蛋率下降10-20%,蛋殼質量變差,嚴重時引發肝臟壞死。
赭曲霉毒素: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疫苗保護效果,增加疾病風險。
玉米赤霉烯酮:引發肝腫大、腎損傷,影響蛋殼強度和顏色。
其他毒素:破壞腸道屏障,導致腹瀉、飼料便,降低營養吸收率。
2. 原料管控:從源頭杜絕霉變
飼料原料是霉菌毒素的主要來源,嚴格把控原料質量是關鍵。
(1)原料檢測“三關”
采購玉米、大豆等原料時,必須通過以下檢測:
水分關:水分含量≤14%,超標原料易發霉。
破碎粒關:破碎粒≤3%,破碎粒易吸附霉菌。
霉粒關:霉變顆粒≤2%,霉粒是毒素的直接來源。
(2)防霉劑使用
自配料或長期儲存的飼料,建議在生產時添加防霉劑(如丙酸鈣或山梨酸鉀,添加量0.5-1.0kg/噸)。對于料塔儲存的飼料,防霉劑尤為重要。
3. 倉儲管理:保持干燥通風
高溫高濕是霉菌生長的溫床,科學的倉儲管理能有效降低霉變風險。
(1)防潮措施
使用托盤將飼料墊高20-30厘米,避免直接接觸地面或墻壁。倉庫地面鋪設防潮膜,墻壁涂刷防水涂料。
(2)定期檢查
每周翻堆1-2次,及時剔除結塊或發熱部分,防止交叉污染。使用溫濕度計監測倉庫環境,相對濕度控制在65%以下。
(3)通風降溫
保持倉庫和雞舍通風,必要時使用除濕機或風扇降低濕度。料塔加裝遮陽網,內部設置通風管道,保持飼料溫度低于30℃。
(4)水簾管理
夏季使用水簾降溫時,需定期清洗水簾(每周1次),防止霉菌滋生。水簾使用后,雞舍濕度可能上升,需加強料槽清理,避免飼料霉變。
4. 飼喂策略:少喂勤添,保持新鮮
科學的飼喂方式能減少飼料在料槽中的暴露時間,降低霉變風險。
(1)少喂勤添
每次投料量不超過4小時采食量,每天投喂4-5次,減少飼料殘留。
(2)避開高溫時段
夏季盡量在早晨和傍晚投喂,避免正午高溫(12:00-14:00)加料,防止飼料受熱變質。
(3)料槽清理
每天至少空槽1小時,用干刷清理殘料。每周用0.1%過氧乙酸溶液擦洗料槽,保持干燥清潔。
(4)水線消毒
水線易滋生綠藻和霉菌,建議每周用0.03%過硫酸氫鉀復合物沖洗1次,沖洗后用清水漂洗,避免藥物殘留。
5. 環境控制:優化雞舍微氣候
良好的雞舍環境是霉菌防控的基礎,需從通風、濕度和氨氣濃度入手。
(1)通風與濕簾
采用縱向通風系統,維持雞舍風速2.5-3.0m/s,配合濕簾降溫,確保雞舍溫度控制在24-28℃,相對濕度低于65%。
(2)氨氣控制
氨氣濃度超過15ppm會刺激蛋雞呼吸道,降低免疫力。建議安裝氨氣檢測儀,超標時立即啟動應急通風。
6. 生物解毒:快速應對霉菌毒素
一旦發現霉菌毒素污染,需立即采取解毒措施。
(1)長期防控
高溫高濕季節,推薦使用生物型脫霉劑(如酵母細胞壁多糖或枯草芽孢桿菌制劑,添加量1.0-2.0kg/噸),可吸附和降解多種毒素,安全高效。
(2)緊急處理
發現飼料結塊或雞群異常時,立即停用可疑飼料,改用蒙脫石(1.5kg/噸,連用不超過5天)吸附毒素。同時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0.5%)和維生素C(100mg/L),增強肝臟解毒能力。
(3)恢復期管理
毒素清除后,連續7-10天補充復合維生素和電解質,修復肝腎功能,促進產蛋恢復。觀察雞群狀態,必要時咨詢獸醫。
三、綜合管理:飼料調整與霉菌防控協同并進
夏季蛋雞養殖需將飼料調整與霉菌防控相結合,形成系統化管理方案:
制定動態飼料配方:根據蛋雞采食量、產蛋率和環境溫度,每周調整一次飼料配方,確保營養精準供給。
建立環境監控體系:安裝溫濕度計、氨氣檢測儀,實時監測雞舍環境,及時調整通風和降溫設備。
強化員工培訓:提高飼養員對霉菌毒素危害的認識,規范原料采購、倉儲和飼喂操作。
定期健康檢查:每月檢測蛋雞血清霉菌毒素水平,評估飼料質量和防控效果,及時優化管理措施。
四、總結
夏季高溫高濕對蛋雞養殖提出嚴峻挑戰,但通過科學的飼料調整和全面的霉菌防控,養殖戶可以有效緩解熱應激,降低霉菌毒素風險,確保蛋雞健康和高效生產。飼料調整需注重營養濃度的精準調配,喂養方式要順應蛋雞生理節律;霉菌防控則需從原料、倉儲、飼喂到環境管理全鏈條入手,防患于未然。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讓蛋雞舒舒服服度夏,產蛋率和蛋殼質量雙雙提升,為養殖戶帶來穩定收益。
The post 夏季蛋雞飼料調整與霉菌防控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蛋雞群安全度夏管理要點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 高溫熱應激帶來的危害
入夏以來,氣溫居高不下,伏天暑濕更盛,雞群頻受高溫“烤驗”,熱應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日趨嚴重。
雞群出現熱應激后,會導致蛋雞生產性能下降,飼料報酬增加,產蛋量減少,且蛋體變小,蛋白變稀,蛋殼變薄,軟殼蛋、破蛋數量明顯增加,嚴重影響經濟效益和蛋品質量;同時,長期處于過強的熱應激狀態,還會造成雞體重要器官受損,導致雞群抗病力下降,更容易發生新城疫、禽流感等各類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胃腸系統疾病,嚴重的往往會導致死亡。
1.1 采食量明顯減少
研究發現,在15℃~27℃的適中溫度范圍內,溫度與采食量呈正相關;當氣溫在28℃以上時,溫度和采食量呈負相關,在28℃以上,氣溫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5%~2.0%。因此,當環境溫度超過28℃左右時,若不注意防暑降溫,蛋雞極易發生熱應激,抑制部分采食中樞的興奮,導致采食量降低,飲水增加,排出稀糞。
1.2 產蛋性能快速下降
研究表明,蛋雞最適宜的溫度是18~24℃,在該溫度下能夠達到最高的產蛋效率。當氣溫在28℃以上時,氣溫每上升1℃,蛋重下降0.2克~0.3克,不合格蛋增加1%。蛋雞發生熱應激時,生理代謝紊亂,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營養攝入量減少且失衡,導致產蛋率下降、蛋白變稀、蛋重減輕、蛋殼變薄,同時軟殼蛋、破蛋數量明顯增加。
1.2.1 高溫應激導致生理代謝紊亂:引發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因酸堿失衡),甲狀腺激素減少,降低代謝速率,影響卵泡發育和蛋的形成,導致產蛋減少。
1.2.2 營養攝入量減少且失衡:由于采食量降低,能量、蛋白質、鈣、磷和維生素D等的攝入量減少,營養物質失衡。同時,由于機體飲水量明顯增加,會降低腸道內消化酶的濃度,縮短食物通過消化道所用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使營養成分的消化率受到影響,尤其是大量的氨基酸消化率明顯降低,引起蛋殼變脆、變薄,且表面粗糙,導致破蛋率提高。
1.3 生長發育嚴重受阻
甲狀腺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新陳代謝的速率,在高溫條件下,甲狀腺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雞的甲狀腺素分泌減少,會加速蛋白質分解,腸道酶活性下降,飼料轉化率降低,營養吸收不足,導致增重減慢,體重降低。
1.4 加劇疾病死亡風險
蛋雞無汗腺,主要依賴呼吸散熱,持續高溫高濕首先易引發急性中暑,升高熱應激死亡風險。研究表明,當溫度持續升高,達到32℃左右時,蛋雞體溫驟然升高,表現張口喘息,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冠髯發紺、潮紅,肌肉震顫,甚至導致批量死亡。
同時,高強度的熱應激,會導致法氏囊、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極易誘發新城疫、急性支氣管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此外,高溫高濕環境促進病原微生物滋生,導致腸道疾病如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以及球蟲病等發病率不斷增加。
2 強化通風換氣,創造舒適環境
夏季高溫酷熱,確保蛋雞安全度夏的關鍵技術要點首先是要注意防暑降溫,搞好雞舍通風和溫濕度調控。
2.1 加強通風和濕簾降溫
2.1.1 濕簾+縱向通風:安裝有通風設施和濕簾的雞舍,要增加風機的運轉時間,縮短通風間隔時間;同時,在進風口掛濕簾以降低雞舍溫度;目標溫度≤30℃(濕簾水溫20℃25℃,避免過冷應激。
2.1.2 自然通風:采用自然通風的雞舍,要打開門窗,增大空氣流通量;或采用縱向通風法降溫:先關閉門窗,在雞舍的后門(出糞門)設置排風口,在前門(進料口)設置進風口,在排風口處根據舍內的空間均勻合理地設置一定數量的排風扇,沿雞舍的縱軸進行通風,比橫向通風可降低3℃-5℃;同時,凌晨至清晨加大通風量,降低熱蓄積。
2.1.3 濕度管理:要求相對濕度≤70%,避免濕簾過度使用導致高濕(濕度過高會抑制呼吸散熱)。當氣溫超過32℃時,可采用旋轉式噴頭噴霧器向雞舍的頂部或墻壁噴水,還可選用高壓式低霧量噴霧器向雞體上直接噴水,不宜向整個雞舍內噴水;每天在溫度高時可噴水2-3次,也可在進風口處設置水簾,使空氣溫度降低后再進入雞舍效果更佳。
2.2 遮陽與隔熱,降低雞舍輻射熱
用淺色材料作屋頂和舍內墻壁表面,也可在雞舍屋頂上搭建隔熱層,或將屋頂涂成白色,覆蓋反光膜,安裝遮陽網,減少陽光的熱輻射,一般可降低舍溫3℃-5℃。
通過綠化遮陰的方式來降低輻射熱。做法是在雞舍的周圍種植樹木和草坪,在雞舍的朝陽面或運動場中搭設涼棚,種植絲瓜、南瓜等藤本植物進行遮陰;同時,雞舍周圍不鋪設水泥地面。
3 加強日常管理,降低飼養密度
3.1 調整飼喂時間
避開高溫時段,早晨5:00-7:00和傍晚17:0019:00集中投喂,可增加雞的采食量,減少雞群活動量,使雞只盡量處于安靜狀態。
3.2 實行早期光照法
蛋雞光照時間為16.5小時,可選用在早晨4點開燈,晚上8點半關燈,開燈后10-15分鐘喂料;光強度不要過強,以滿足雞只看見采食為宜。
3.3 降低飼養密度
一般平養由每平方米6-7只減少為每平方米3-5只,籠養雞減少20%左右,平養雞群規模以150-200只/群為宜;群與群之間用柵欄或網子隔開,以保證雞只適宜的生活空間。
3.4 減少操作應激
更換飼料應循序漸進,按1∶2,1∶1,2∶1三段進行,保持飼料質量穩定;固定工作程序,開燈、喂料、飲水、清糞、消毒按時進行,防止打亂“生物鐘”;飼養員在舍內的各項工作要輕輕進行,避免噪音干擾,以降低雞的恐懼感,尤其是中午時段盡可能讓雞多休息,少打擾,防止炸群。
4 調整飼料配方,強化營養管理
蛋雞在熱應激下采食量會減少,應適時調整飼料配方,適當增加飼料營養物質濃度,以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入水平,確保營養均衡。
4.1 能量提升
適當添加油脂,提高飼料能量水平。夏季高溫環境下,蛋雞能量需求較高,而蛋雞常規能量飼料主要是玉米,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碳水化合物產熱多,脂肪產熱低,碳水化合物熱增耗高于脂肪,可以用部分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延長飼料消化時間,脂肪(如豆油)添加量一般是1%-2%;也可以通過添加膽汁酸,緩解熱應激,提高蛋白、脂肪的代謝,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4.2 蛋白質優化
視熱應激程度而定。當家禽出現輕微的生產性能下降(采食量和產蛋率)時,可以適當提高粗蛋白質水平0.5-1個點,同時補充適量氨基酸;當出現高溫高濕嚴重熱應激時,需適當降低粗蛋白質水平,通過添加蛋氨酸、賴氨酸(提高10–20%)等合成氨基酸平衡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質利用率,減少代謝產熱,避免影響蛋重和產蛋率。
4.3 鈣磷強化
蛋雞發生熱應激時,其血漿中鈣、磷濃度會隨著采食量的降低而不斷減小,同時機體內還會大量流失碳酸根離子、氫離子以及鉀離子等,因此要及時進行補充,注意日糧離子平衡。一般鈣的用量可以提高至4%-4.5%(貝殼粉與石粉比例2:1),有效磷可以提高至0.4%- 0.45%,以保障蛋殼質量。
5 提供清潔飲水,滿足機體需求
夏季高溫時,雞的飲水量明顯增加,目的是通過多飲水以求得暫時的涼快。因此,夏季飲水不僅要充足、新鮮、衛生,尤其要使水溫降到27℃以下的常溫。
雞的飲水量主要取決于飼料消耗量和溫度。據測試,15.6℃時雞的飲水量為飼料消耗量的1.8倍,21℃時為2倍,26.5℃時為2.8倍,32℃時為4.9倍。因此,無論是籠養和平養,在夏天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證飲水器具充足,高度合適,分布均勻,保證每只雞都能喝足清潔的涼水。
同時,注意飲水衛生及器具的清潔,一般應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天定期刷洗飲水器具1-2次;也可以通過酸化劑,定期清理蛋雞水線,減少水線內生物膜和霉菌的危害,達到雙酸清潔的目的,降低蛋雞熱應激。
6 添加抗應激物質,緩解熱應激
6.1 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
維生素C參與蛋雞膠原組織的生成,從而促進蛋殼的形成,合理補給維生素C,能提高蛋雞的產蛋率,增加蛋殼的厚度,降低破蛋比例和料蛋比,添加量為 200克/噸料;添加維生素E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緩解熱應激,添加量為50-100克/噸料。
6.2 添加碳酸氫鈉
夏季高溫熱應激時,容易引起蛋雞代謝性酸中毒,在飼料中添加碳酸氫鈉,可消除這種影響,用量為2-3公斤/噸料。
6.3 添加氯化銨
在飲水中添加0.3%的氯化銨,能夠有效緩解蛋雞發生呼吸性堿中毒,同時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也具有抗熱應激作用。
7 提前免疫預防,強化健康管理
7.1 強化免疫
夏季來臨前1-2個月,要按照免疫程序,提前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以及其它呼吸系統疫病和腸道疾病的免疫預防。
7.2 腸道保護
在飲水中添加復合維生素等,以改善腸道菌群環境,吸附毒素。
7.3 球蟲病預防
夏季高溫多濕,是蛋雞球蟲病的高發季節,為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可在飼料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保護蛋雞腸道上皮細胞完整,降低球蟲的感染;在雞感染球蟲病時,要減少日糧中麩皮和碳酸鈣的用量,適當添加一些不溶性粗砂,有利于促進腸胃蠕動,增強球蟲卵囊破壞能力;同時,使用抗球蟲病新藥如地克珠利或癸氧喹酯進行預防。
7.4 及時清便消毒
在高溫多雨環境下,糞尿、污物易發酵腐敗,孳生大量蚊蠅,引發疾病,除做好通風換氣外,要隨時清除糞便、污物,并徹底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搞好環境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環境消毒,及時滅蠅滅蚊及鼠害,以控制重大疾病,穩定生產性能,提升養殖經濟效益。
The post 蛋雞群安全度夏管理要點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我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挑戰與對策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主要挑戰
(一)處理成本較高
糞污直接還田被禁止后,需通過厭氧發酵或化學處理等方式進行處理,這些處理方法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基本建設與設備資金,在運營過程中還需承擔高額的水電、化學藥品與人工成本,設備維護成本也相對較高,這讓許多養殖場難以承擔。據調查,僅浙江地區,每頭豬在糞污處理這一項的投入就分攤到50元以上,且即便投入了這些成本,仍可能存在處理不達標的現象,讓養殖場陷入“投入高卻難達標”的困境。
(二)資源化效率低
糞污中高濃度的有機物、氨氮、磷難以高效降解,導致COD(化學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超標問題突出。同時,糞污中肥力不平衡,特別是經化學處理后,其肥力遠不及“原法原味”的糞肥。若過量施用這類處理后的糞肥,可能造成土壤鹽漬化、重金屬積累等難以預見的負面作用,嚴重影響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效果和可持續性。
(三)利用渠道受限
由于缺乏標準化的糞肥還田技術,加上糞肥使用不方便、運輸與勞動力成本高、肥力不平衡等原因,有機肥在市場上的接受度較低,種植戶大多不愿意使用。此外,養殖密集區與農田或林地的分布不匹配,種養銜接存在明顯不暢,很多豬場因此面臨“糞污無處去”的困境,大量糞污難以找到合適的消納途徑。
(四)政策執行不力
部分地區對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考核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到實處。各種補貼政策不夠精準,針對性不強,難以有效激勵相關主體積極參與。配套的處理設施建設和推廣滯后,技術指導也存在不足,導致養殖場、有機肥加工廠、種植戶在執行相關要求時面臨較大難度,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對策
(一)從源頭上減量
積極推廣低成本生物技術,通過應用生物發酵飼料、益生菌、生物除臭劑、低蛋白日糧技術等,減少糞便中氨、硫化氫等惡臭物質的生成,以及磷、重金屬的含量。針對固體糞污,可通過調節碳氮比、接種微生物等方式,將其轉化為穩定的有機肥;對于液體糞污,利用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降解氨氮,提高COD的去除率。同時,結合物聯網技術實時調控糞污處理參數,進一步提升處理效率,從源頭降低糞污處理的壓力和成本。
(二)對糞污處理立法
通過立法明確每畝土地的最大畜禽養殖量,強制要求糞污還田,并推廣覆蓋施肥技術以減少氨揮發。對于所有新建養殖場,要嚴格審批流程,規定必須配備與糞污產生量相匹配的農田或林地,這種匹配不僅是養殖量與土地面積的匹配,還包括所產糞肥與土地所需肥力的匹配,從根源上避免過度集中養殖帶來的糞污處理難題。對于現有養殖場中不滿足這種匹配要求的,要限期縮減養殖規模或予以關停,通過法律手段倒逼養殖與種植的協調發展。
(三)構建種養循環長效機制
培育專業服務組織,配套吸糞車、監測點等設施,確保糞肥能夠安全還田。建立集中式糞污處理中心,通過區域協同處理的方式,解決分散養殖戶糞污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構建土壤監測體系,根據土壤承載力和作物生長需求,制定定量施肥方案,實現糞肥精準還田,避免因過量施肥造成的污染。完善地方糞污資源化利用考核辦法,杜絕政策空轉現象。同時,制定詳細的糞污處理標準和規范,明確處理后糞污的各項指標,哪些必須達標、哪些不允許超標,改變以往簡單以達標排放為主要指標的做法,讓糞污處理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通過提高達標有機肥的售價、給予使用有機肥的種植戶一定補貼等方式,提升種植戶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指導生產方便運輸、貯存和使用的有機肥,進一步拓寬糞肥的利用渠道。
(四)多途徑資源化利用
鼓勵大型集團豬場通過特定工藝將畜禽糞便轉化為沼氣,用于發電、供熱或提純為生物天然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糞污中提取磷肥,緩解磷資源短缺問題;利用黑水虻、蠅蛆等昆蟲處理糞污,將其轉化為高蛋白飼料,形成“糞污—昆蟲—飼料”的循環鏈條。通過這些多元化的利用途徑,讓畜禽糞污真正實現“變廢為寶”,提升資源化利用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總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需要政府、科研院所、養殖場、種植戶形成合力。政府應出臺并落實有利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政策,科研院所應加強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養殖場和種植戶應積極參與種養循環農業的發展,共同推動“變廢為寶”,減少資源浪費,實現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The post 我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挑戰與對策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he post 科技引領,質量為先——播恩集團亮相首屆高質量種豬發展大會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大會上,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劉小紅在致辭中強調,當前國家正在提倡“減母豬、控二育、控成本”的發展策略,標志著生豬養殖已經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
在這一行業大背景下,種豬飼料的科學配方和精準營養變得尤為重要。播恩集團敏銳把握行業趨勢,在本次大會上重點展示了母仔一體化營養中的“三催母豬料”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立足于母豬全周期營養需求,針對發情、產仔和哺乳三大關鍵階段,提供了科學、定制化的營養解決方案:
1、催情:優化發情周期,提升配種效率產品專注于母豬發情期的營養調控,尤其是針對后備母豬和斷奶后母豬。通過效能的飼料配方,調節母豬的性周期,促進排卵,縮短發情間隔,為后續配種成功奠定基礎。播恩集團特別強調空懷階段的短期優質營養供應,這一創新策略提升了母豬的繁殖性能。
2、催崽:增加活仔數,提升PSY產品聚焦于妊娠期母豬的營養支持,旨在提高健康活仔的出生率。針對高產母豬在妊娠期面臨的能量和纖維需求提升,播恩通過優化飼料配方,確保母豬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避免難產問題。同時,強化肢蹄營養,增強母豬骨骼健康,降低因體能消耗導致的淘汰率,為養殖場創造更多價值。
3、催乳:保障哺乳期,助力仔豬健康成長該階段產品專為哺乳期母豬設計,解決高產母豬在泌乳期面臨的營養挑戰。由于現代瘦肉型母豬食欲相對較低,播恩在飼料中添加風味成分提升適口性,確保母豬攝入足夠的營養,支持更多仔豬的生長需求。這一階段的科學管理不僅提升斷奶仔豬的體重和活力,還減少母豬自身的體能損耗,實現母仔雙贏。
播恩集團一直緊跟行業前沿科研成果,不斷優化產品配方。未來,播恩將繼續致力于為種豬產業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效能的飼料產品,助力中國種豬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
此次參展不僅展示了播恩集團在母豬營養領域的研發實力,更彰顯了公司對推動種豬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相信在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種豬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為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The post 科技引領,質量為先——播恩集團亮相首屆高質量種豬發展大會 first appeared on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